精神内核
1998 年,一场罕见的特大洪灾席卷而来,长江告急、松花江告急、珠江告急!一时间,洪水如猛兽般肆虐,大片良田被淹,房屋倒塌,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.
然而,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,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,展现出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,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。江泽民同志指出,这一精神就是 “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怕困难、顽强拼搏,坚韧不拔、敢于胜利”。
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
在 1998 年抗洪斗争中,这一精神得到了充分彰显。从中央到地方,从军队到百姓,30 多万解放军、武警部队官兵,800 多万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洪一线,200 多万人直接服务于抗洪抢险. 大家心连着心、手拉着手,前方后方步调一致,举国上下齐心协力,凝聚成了抗击洪水的强大合力. 沿江许多城市几乎倾城出动,日夜坚守大堤,一道道血肉之躯筑起了千里长堤,谱写了党群同心、军民同心、干群同心、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赞歌.
不怕困难、顽强拼搏
肆虐的洪水如同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但抗洪抢险队伍毫不畏惧,迎难而上. 他们不分昼夜、争分夺秒抢救生命,竭尽全力加固堤坝. 当洪峰一次次袭来,河堤被撕开,守堤护堤队伍一次次用沙袋筑起排排新堤;危急时刻,他们浸泡在泥浆中,不顾随时被洪水夺取生命的危险,以血肉之躯筑起阻挡洪水的坚不可摧的长城,展现出中华儿女英勇顽强、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. 像高建成、李向群等英雄人物,他们在洪水中舍生忘死,用生命诠释了这一精神的深刻内涵。
坚韧不拔、敢于胜利
面对持续时间长、危害范围广的洪灾,救灾之艰难超乎寻常,但全国军民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胜利的信念,与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. 他们以不怕疲劳、连续作战,不怕苦累、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钢铁意志勇战洪水,灾情愈险、信念愈坚、斗志愈强,不取得胜利绝不收兵. 广大军民誓与洪水决一死战,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,越是情况危急,就越是不屈不挠,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,最终战胜了凶悍的洪水,创造了抗击自然灾害、夺取斗争胜利的奇迹。
抗洪精神,是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,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,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,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 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水利部门成功应对了长江、嫩江、松花江、黑龙江等流域大洪水,抗洪精神在一次次考验中不断传承和弘扬.
岁月流转,抗洪精神历久弥新,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攻坚克难,战胜各种风险挑战. 它让我们坚信,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灾害,只要我们团结一心、顽强拼搏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,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,必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!让我们永远铭记抗洪精神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凝聚起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,奋勇前行!
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我国大力弘扬抗洪精神,成功应对了长江、嫩江、松花江、黑龙江等流域的大洪水,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、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,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.
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,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. 在新时代,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,凝聚磅礴伟力,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. 同时,我们要牢记育人使命,培育时代新人,积极挖掘优秀抗洪事迹、弘扬先进抗洪典型、讲好感人抗洪故事,不断为抗洪精神注入新的内容,让抗洪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.
历史背景
抗洪精神诞生于 1998 年波澜壮阔的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实践。
彼时,长江、松花江、嫩江等流域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侵袭,洪水呈现出持续时间漫长、洪峰流量巨大、受灾地域广泛等特点,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。
在这一紧急关头,党中央坚强领导,数百万军民紧急行动,迅速奔赴抗洪一线。他们秉持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,以顽强的斗志、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,齐心协力、团结奋战,历经艰难险阻,克服重重困难,全力守护家园和国家利益,展现出了可歌可泣、气壮山河的英勇壮举,最终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。
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孕育出的抗洪精神,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,彰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时众志成城、顽强不屈、敢于胜利的崇高品格和强大精神力量,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。
来源:湖北日报、学习强国
主办单位: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联系电话:0715-8182290 地址:咸宁市咸安区太乙大道36号
政府网站标识码:4212000059 鄂ICP备05011845号 鄂公网安备42120202000259号
技术支持: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
主办单位: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