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
编者按
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。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携手山西大同、安徽合肥、贵州贵阳、山东青岛、甘肃天水、湖北咸宁等六座城市主流媒体共同开展“一万平方公里看中国”七省联动融媒体行动,以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标尺,见证中国的发展脉动。今天,让我们把目光聚焦湖北咸宁,在这片0.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老小区“旧”地升级、乡风文明蔚然成风,幸福的生活触手可及。

制定施行《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、将“绿色基因”融入城市血脉、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活动达到80余万人次……
从问题导向到价值引领,从对标创建到内生发展,文明的新风,涌动在32万文明宣传员、63万余名志愿者的点滴奉献里,更体现在300万市民获得感、幸福感的持续提升上。
咸宁,正在这场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中,书写着新时代的文明答卷。


砥砺奋进

一次同心同向的幸福奔赴
走进咸安区浮山街道杨下社区垄岭镇的“共享菜园”,微风送来泥土与蔬菜的清香,整齐划一的菜地间,市民们一边体验劳动的快乐,一边感受田园生活的惬意。
这里曾是脏乱差的撂荒地,杨下社区结合居民需求,因地制宜将其改造成共享菜园,同时发展农旅融合,为荒地注入发展活力。
一片菜地的变迁正是咸宁城市文明蝶变的缩影。
2021年,咸宁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。作为一个年轻的地级市,底子薄、基础弱是创建之初摆在面前的难题。
全市上下以“开局即决战、起步就冲刺”的姿态,历经四年时间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。
咸宁市委、市政府深知,文明创建是一项综合性、系统性、持续性的工程。
为此,咸宁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“龙头工程”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“幸福工程”、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美城市形象的“品牌工程”来抓。
市委、市政府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咸宁“十四五”规划,作为事关咸宁高质量发展的15项重大事项之一来抓,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,从战略层面作出部署。
以“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”,咸宁将“责任清单”转化为“幸福账单”,注重常态长效,让文明之水持久润泽百姓。
四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开展专题督导调研65次。市、区创文办常态化督导点位1400余处,下发整改通知书845份,协调解决问题12000多条;
创建全国文明村镇6个、全国文明单位5家、全国文明家庭2家、全国文明校园1家。
从“九龙治水”到握指成拳,从问题导向到价值引领,从对标创建到内生发展,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牵引下,咸宁文明生态全面提升,文明创建已成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“加速器”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源动力。

人人执笔

一张小城大爱的幸福答卷
2021年,咸宁私家车晚高峰期间45度让行消防车,畅通生命通道,“教科书式让行”冲上热搜。
2024年初,咸宁遭遇罕见冰冻雨雪天气,全市12.4万名志愿者战冰雪、送温暖,一夕之间让城市重回洁净通畅。
通山乡村,95岁的“凉茶奶奶”徐桂梅义务送茶37年,暖了无数路人心。
在咸宁,小城有大爱。
小城大爱,源自信仰明灯的指引。
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近年全市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.4万多场(次),覆盖人群不断扩大,形成多层次、广辐射的宣传格局,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小城大爱,源自榜样力量的号召。
近年来,咸宁选树先进典型国家级13人、省级69人、市级678人。先后创建典型工作室15个,在全社会营造礼遇好人、模范的浓厚氛围。“好人文化”成为咸宁最温暖的名片。
小城大爱,源自润物无声的滋养。
在嘉鱼县四邑村,家家户户门口亮出家规家训牌,以传承好家风,培育好民风。
在咸安区,桂嫂说媒、集体婚礼倡导婚事简办,推进婚俗改革。
近年来,咸宁制定施行《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广泛开展“小手拉大手 文明一起走”“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”等文明行动,加快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。
如今,文明的咸宁,人人争做践行者;“我们的城市”,人人都是主人翁。
32万名学生成为文明行为宣传员和监督员,以点滴言行影响家庭、辐射社会;1.4万余名“桂乡管家”解决基层难题3800多个,激活基层“自治引擎”;63万余名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27万小时,累计开展活动5.1万余场,带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。
文明创建的最高境界,是让每个普通人都成为文明的书写者。四年来,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活动达到80余万人次,真正成为文明创建主角。

人民至上

一场永不止步的幸福接力
红绿灯会“呼吸”,堵车变“绿波”,早晚高峰通勤时间缩短三成……今年以来,咸宁公开向市民征求交通优化意见建议,综合市民建议和调研结果,优化调整城区125个路口1100余套交通信号。
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让改造改到群众心坎上,真正做到了改出一片景,繁华一条街,点亮一座城市,惠及一方百姓。
在南昌路社区和谐小区邻里驿站,志愿者正在为居民义剪。这里由5个“老旧小区”合并而成,改造过程居民全程参与、监督。社区还培育了“帮帮邻”志愿服务项目,服务辖区居民。
文明创建中,咸宁始终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“终极目标”。
近年来,咸宁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,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——
近五年,咸宁1385个老旧小区实现“逆生长”,惠及29.49万户、110万居民;治理主城区积水点58个,改造老旧管网40公里;新增3.5万个停车位,整治交通拥堵点40个;成立近2000人的“香城代办”队伍,解决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办事不便问题,310项便民应用和129个高频服务实现掌上办……
一座文明之城,必然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频共振,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,文明的标准不断提升,文明创建就永远在路上。
站在新的起点,如今的咸宁,正大力实施幸福咸宁行动,开启更高水平的文明征程,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,为建设人、城、境、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而奋斗。
主办单位: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联系电话:0715-8182290 地址:咸宁市咸安区太乙大道36号
政府网站标识码:4212000059 鄂ICP备05011845号
鄂公网安备42120202000259号
技术支持: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
主办单位: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