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

戎耀荆楚 · 每周一星 | 钱国清:变身“新农人” 种下“致富果”

时间:2024-11-04    来源: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

荆楚大地,见证老兵荣光。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,各地不断强化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宣传引领,先后推出了张富清、尹文杰、张裕等一大批先进典型,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。
为持续讲好全省退役军人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的故事,营造尊军崇军浓厚氛围,不断提升广大退役军人的尊崇感、获得感、荣誉感,推动形成先进典型不断涌现,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显著的生动局面,现推出退役军人“戎耀荆楚·每周一星”系列报道。

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退役军人钱国清:变身“新农人”  种下“致富果”

金秋时节,走进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街道瓜蒌种植基地,只见阡陌纵横,藤蔓缠绕,沉甸甸的瓜蒌挂满枝头,空气中氤氲着丰收的喜悦。

种植基地负责人钱国清是退役军人,也是新洲区双柳街道原种场村“两委班子”成员。钱国清,1994年入伍 ,服役于陆某部,服役期间多次荣获  “优秀士兵”、连级嘉奖,1997年退役。2021年,他与战友陈红利合伙成立武汉市钱双利种植专业合作社。经过3年发展,合作社已经步入稳定期。
▲村民采摘瓜蒌

瓜蒌基地迎来丰收

近日,记者来到钱双利种植专业合作社。数十名工人正在采摘、搬运、晾晒瓜蒌,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。
“瓜蒌柄泛黄就可以摘了,要连柄一起摘下,像这样……”钱国清带领几名工人采摘瓜蒌,他边讲解边示范。
“今年的瓜蒌个头挺大的,每个有半斤以上。”钱国清告诉记者,10月内要完成250亩瓜蒌的采摘工作,这几天他又组织了不少村民采收。
据了解,瓜蒌是一种多年生植物,每年10月左右成熟,一年栽种可连续收获5年。瓜蒌的全身都是宝,皮、仁、根、茎都能入药,籽可制作休闲零食。
从2021年开始种植瓜蒌,经过几年摸索,钱国清总结出一套种植经验。基地的瓜蒌都是新品种,配上涨渡湖肥沃的土地,产出的瓜籽口感好、品质高,深受市场欢迎。目前,钱双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250亩,瓜蒌籽产量预计可达5万斤,产值200万元以上。

带动村民就近就业

谈起这几年的创业,钱国清最感谢战友陈红利,他们都是返乡的退役军人。
2020年,在新洲区李集街道的武汉宝欣禾壮种植专业合作社,钱国清第一次见到瓜蒌。经过合作社负责人高宝玉介绍,钱国清发现这种不起眼的作物居然有如此高的经济价值。回来后,他立即找到陈红利,商量种植瓜蒌。他们一拍即合,决定前往安徽实地调研学习。
培训学习、整合土地、搭设瓜架、育苗栽种……2021年初,钱国清和陈红利租了150亩土地试种,当年便收回成本。
瓜蒌种植基地吸引了30多位附近村民前来务工。村民秦桂萍的家离基地只有几百米,钱双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,她和丈夫一直在这里务工。“在家门口打工就是好,还能照顾自家地里的农活。在钱总的指导下,我家也种了一些瓜蒌,成熟后他全部收购。”秦桂萍说。
去年开始,钱国清尝试立体种养,在瓜蒌架下散养了1000多只土鸡。“土鸡觅食性强,爱啄食瓜架下的杂草和虫子,能减少杂草和虫害。鸡粪还能为瓜田补充有机肥。”钱国清说,随着基地管理逐渐成熟,销售渠道和经营收入进入稳定期,他们将引进种植新的瓜蒌品种,带动更多农户加入进来,把产业做大做强。

线上线下融合发展

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,今年起,钱国清尝试进行瓜蒌籽深加工。
在基地附近的瓜蒌加工作坊,工人们剖开瓜蒌,挖出瓜籽,用机器洗净、去壳,晒干后制成奶香、椒盐、原味、话梅等口味的瓜籽。
记者跟着钱国清进入炒制区,浓郁的奶香味扑面而来。炒熟后的瓜蒌籽口感醇厚浓香,而秘诀就在那一锅锅的汤料里。
“瓜蒌籽的口味由我负责调制,配方是我去安徽学习的。”钱国清笑着介绍。
说起未来,钱国清表示,他们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,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,朝着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发展。同时,建立线上+线下销售模式,推出更多优质口味的瓜蒌籽,推动瓜蒌全产业链深加工。他也将继续为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,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瓜蒌,共同致富。


关于我们 | 加入收藏

主办单位: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联系电话:0715-8182290 地址:咸宁市咸安区太乙大道36号

政府网站标识码:4212000059   鄂ICP备05011845号 鄂公网安备42120202000259号

技术支持: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

主办单位: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

鄂公网安备 42120202000220号